6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一带一路’高端人文对话”在京举行。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围绕人文与文化的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好人文对话、文化传播等问题发表看法。

赵白鸽指出,人文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它主要强调以人为本,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精神层面体现了人文对话的重要意义。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但是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对话应该成为“一带一路”中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如果没有人文对话,有再多基础设施,有再多GDP,也是与以人为本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赵白鸽进而表示,文化是进行人文对话的基础和先导。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它的最终成果是产生集体人格,是促进和平与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承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人类历史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文明都已式微甚至消失,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如何理解和认识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精髓,并通过容易被世界所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针对如何加强“一带一路”人文对话,赵白鸽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加强对各国文化的研究、学习和借鉴。例如,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妮娜》《静静的顿河》等俄罗斯小说在内的俄罗斯文化曾经对一代中国人产生了极大影响,今天我们在研究俄罗斯经济、政治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俄罗斯文化的研究。再如,在哈萨克斯坦,多种宗教和文化能够和谐共处,对待西方文化又能够做到“以我为主”的选择性吸收,有许多经验和观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二,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应该更注重“国际视野下的直觉之美”。

1985年,美国石油大王哈默访华时,曾将著名画家陈逸飞的作品《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先生,向其表达了对中国投资的理由——因为中国太美丽了!这表现了文化的魅力,也表明了人文对话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一种文化的传播不应以自己的深奥来设置障碍,而应该更直觉地为世人接收。我们应向陈逸飞先生学习,梳理出一种国际视野下的直觉之美,让世界心悦诚服地了解和接收中国文化,这是人文对话的基础。

第三,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机遇。第四次工业革命始于这个世纪之交,是在数字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同过去相比,互联网变得无所不在,移动性大幅提高;传感器体积变得更小、性能更强大、成本也更低;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也开始崭露锋芒。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让文化成为精神与生活方式的核心,以形成根本的精神价值,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应用新的科技推动文化的发展。

第四,构建人文对话和文化传播的多元化主体。人文对话和文化传播不完全是政府之间的行为,也不完全是文艺团体的工作职责所在。人文对话的主体是人和社会,我们应该集聚起一切社会力量,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媒体等,共同推动人文对话和民心想通。只有这样,才能建成稳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