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在2019创新经济论坛上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外国与会代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失偏颇,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非对立,而是互相匹配、共同发展的。
赵白鸽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基于几个特别重要的原因,一是中国有非常严格的规划和计划体系,规划和计划一旦制定,就会坚持走下去,这保证了经济和发展的稳定性。 二是中国在这一轮的发展过程当中,吸纳了整个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框架。三是地方政府实际上是实行国家总体战略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也得益于地方政府积极落地,不仅有规划,而且有具体的落实。四是企业的作用。
“今天的讨论中,有人提出了对中国企业的一些看法,我想要纠正一下。” 赵白鸽认为,国有和民营企业是匹配的,共同发展的,而不是恶性竞争的。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发挥了骨干和脊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新生代”也发展起来了。统计显示,有关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隐形冠军”,也就是未来可能发展成先进企业的潜在“巨无霸”,基本上都是由“80后”组成。“很遗憾一些与会者没有看到。”
“所以我觉得在分析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的时候,不应该锁定在意识形态领域。” 赵白鸽表示,中国的发展是智慧的领导人和智慧的群体、智慧的企业和智慧的人民决定的。
谈到全球化,赵白鸽表示,有些国家提倡的单边主义实际上对该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把整个世界变平了,信息全部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这种信息传播是无法阻挡的。这是当前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最基本的原因之一。
就“一带一路”倡议来说,赵白鸽认为,“共商、共建、共享”代表了中国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有什么事大家商量着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共享成果。” 赵白鸽表示,这不仅作用于“一带一路”,也代表了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态度,更代表了新型全球化的核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