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近日宣布用人民币支付从中国进口商品费用,是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它不仅反映出新兴国家在疫情引发美元流动性短缺和支付危机情况下,谋求新解决方法的动向,同时反映出人民币对稳定世界金融环境能够发挥的作用和潜力。

土耳其舍美元而取人民币,直接原因是里拉近两年来在美国制裁下急剧贬值,外汇储备接近枯竭。土经济受疫情冲击全面滑坡,5月7日,里拉跌至7.23的新低。土耳其外债高企,大部分是美元债务,还本付息压力极大。

在这种形势下,土耳其从中国进口商品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可以避开美元风险。由于动用的人民币属于2019年中土货币互换协议项下的额度,不动用外汇储备,因此避免外储进一步减少。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各国有效汇率指数显示,以2010年平均数为100.0,2020年5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6.6,与2017年年均116.3几乎不变。同期美元该指数则从119.7升至130.0,升值8.6%。同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121.0升至123.5;美元从114.9升至123.3。人民币稳定性好于美元,使用人民币支付进口,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外汇负担和风险更小。

人民币正日益广泛地作为国际贸易支付和结算手段。2015年起俄罗斯对华出口石油,宝钢从澳大利亚力拓、巴西淡水河谷进口铁矿砂,中方均使用人民币支付。但所有这些都是用于外方出口,中方进口;土耳其这次则是中方出口,外方进口,为人民币新增了一种使用途径。今年4月,俄罗斯提出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应在国际贸易中增加本币结算,而中俄伊土四国是关键。

其他国家使用人民币用于贸易支付和结算,主要是以与中国达成的货币互换协议为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同39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定,按国家数来算,是世界第一大货币互换圈。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将人民币纳入其官方外汇储备。因为人民币已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可以预期,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储备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人民币国际化也将面临新机遇。

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和结算工具,不仅用于国际贸易,还可用于国际投资。摩根大通从今年2月20日起将中国发行的人民币国债纳入其投资产品,其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郭利博估计未来一年可给摩根大通带来2亿至3亿美元资金流入。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无疑将为疫情后受经济衰退和流动性风险困扰的世界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为遭遇对外支付困难的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解燃眉之急。因此,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我们正面临历史性机遇。

同时应看到,人民币在世界支付和储备手段中所占比例仍非常低。据IMF统计,2020年4月份,所有国际支付手段中,美元比重为43.37%,欧元为31.46%,英镑和日元分别为6.57%和3.79%,人民币为1.66%。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在各国官方外汇储备总额中,美元比重为60.9%,欧元为20.5%,日元为5.7%,英镑为4.6%,人民币为2.0%。要超过英镑或日元,成为第三大支付或储备货币,人民币比重至少要提升两倍,这需要付出极大努力。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开放,采用前沿金融技术。尽管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下可兑换仍需要加快和深化。同时,需积极探索发展数字货币,拓展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在此过程中,需始终坚持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多边合作,共同维护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开辟人民币国际化新机遇,而且将为疫情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做出贡献。

人大重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作者何伟文系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24日《环球时报》,原标题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后疫情”机遇》。


注:本文转载自人大重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