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福建省人民政府、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球南方智库对话会在厦门开幕。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共同理事长、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分别出席全体大会、卫生分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卫生分论坛以“打造健康南方,深化卫生合作”为主题,赵白鸽在发言中深度阐述了“金砖+”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从智库角度出发为全球南方继续深化卫生健康合作提出建议。她呼吁各方,深刻认识和把握卫生健康领域的新趋势、新场景、新应用,从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出发,加强医、药、械各领域统筹协作,加强国际标准和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发挥专家智库力量深化全球南方卫生健康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加强全球南方医疗健康资源全面共享

赵白鸽表示,健康产业贯穿一、二、三产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卫生健康产业,提高了诊疗水平,改善了就医体验,拓展大健康产业的服务疆域,降低了服务成本。卫生健康领域呈现出消费群体年轻化、服务进程前置化、诊疗场景线上化、医疗器械家居化等新特征。

赵白鸽强调,全球南方的合作应不限于经济领域,更应在社会、科技、文化、医疗、生态等多方面“共商共建共享”。她指出,全球南方合作在医疗领域具有三大重要意义,一是促进全球卫生资源共享,二是有助于加强全球疾病防控,三是推动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赵白鸽认为,全球南方在医疗健康领域拥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和潜力。中国具有历史悠久的医药文明和特色的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并且在医疗器械现代化和医疗产业数字化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全球南方国家需要在医学研究、技术应用、产品研发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共享成果,推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针对医疗领域的新变化和全球南方的合作需求与机遇,赵白鸽提出几点建议,包括重新规划卫生健康产业、建立新的医疗质量标准体系、利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推动医疗发展,并在金砖国家内建立医药健康产业委员会等。

  

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中联部研究室副主任、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副秘书长丁文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国安,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甘戈等中方嘉宾,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奥列格·鲁莫、巴西塞阿腊州福塔莱萨市梅塞亚纳医院院长卡洛斯·桑托斯、印度工商会联合会执行董事阿都尔·达拉果地等外方嘉宾共聚一堂,围绕全球性卫生健康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进一步深化全球南方卫生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

 

中联部研究室副主任、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副秘书长丁文超表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顺应全球和平发展期望,是我国为全球健康事业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延伸。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健康是实现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新冠疫情给全球健康事业带来了挑战,导致实现健康目标的进展受阻。最新的UHC全球监测报告,指出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未能获得基本健康服务,强调有必要进行健康投资,加强卫生体系建设。

 

论坛还举行了“心苗”访问学者计划开班仪式,将加快开展与全球南方国家在心血管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心血管专科医师紧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