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第三届沪江公共外交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以“‘一带一路’十周年展望: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一带一路”成果经验、实践案例、外部环境、未来发展,共商“一带一路”新机遇。
△ 与会专家合影。图/沪江公共外交论坛
倡议提出十年之际,与会专家一同回顾与展望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篇章。过去十年,共建“一带一路”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已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朋友圈不断壮大,经贸合作硕果累累。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篇章。过去十年,共建“一带一路”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已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朋友圈不断壮大,经贸合作硕果累累。
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国际局势多变、经济复苏乏力,“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10月在北京举办,峰会前夕,专家、学者与企业家汇聚第三届沪江公共外交论坛,共话“一带一路”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开幕式上,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副理事长兼院长王凌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赵启正发表致辞。
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出席活动并发表主体演讲。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公共外交研究院理事长周汉民在闭幕式上做总结讲话。
据悉,沪江公共外交论坛由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承办。论坛具有国际视野,聚焦公共外交事业,围绕“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中国与世界”“从主权外交到公共外交”等议题,邀请政界、学界等嘉宾开展研讨。
完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走好“一带一路”新十年
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在主旨演讲中回顾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指出“一带一路”在重塑新型地缘政治格局和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国际秩序上具有重要的创新作用,并对如何走好“一带一路”新十年提出建议。
△ 赵白鸽发表主旨演讲。图/沪江公共外交论坛
赵白鸽表示,针对“一带一路”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国家博弈、债务压力、标准对接等挑战,要完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其深刻内涵。一是建立平等友好的共商机制,着重关注摆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的共识性问题,优化交流和对话的方式与技巧;二是建立高效系统的共建机制,要抓住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加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一道发掘、贡献和应用所有的资源,建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合作机制;三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共享机制,不限于经济发展本身,更应包括多元的文化、治理模式、知识体系、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
△赵白鸽聆听发言,并记录重点。图/沪江公共外交论坛
赵白鸽认为,走好“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新型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机遇,从搭建平等对话平台、坚持科技创新、聚焦国际议程,让各国人民真正分享到“一带一路”的成果,让每个人都拥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权利,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赵白鸽强调,未来十年,将有更多青年人走入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带一路”精神的传播与传承至关重要,这也是公共外交的重要使命之一。因此,尤其要注重青年群体,他们的认知与力量决定了“一带一路”的未来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赵白鸽参观上海理工大学内的机器人展厅,感受科技创新。图/沪江公共外交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