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用两到三年时间把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培育成为以色列人在中国的‘温馨驿站’。”7月27日,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正式启动前夕,中以(青岛)“国际客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纳新讲述了青岛与以色列的深厚渊源与文化交流。
一座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识平台、构建平台、利用平台的能力。青岛被赋予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之重任”,“国际客厅”正是这样一个全新平台,其作用就是为有意向进入中国市场的各国企业、商会以及有意对接国际资源的中国地方政府、企业,提供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提供法律、审计、会计、签证、生活等全方位配套服务。
将于7月29日正式开门纳客的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就是青岛五个“国际客厅”的“主宾”之一。
在青岛着力打造的中韩、中日、中德、中以、上合组织“国际客厅”中,以色列或许稍显“冷门”。但实际上,以色列和青岛的渊源由来已久:“经过考证,其实青岛的大街小巷散落着许多与以色列相关的犹太元素,它们丰富着青岛这座城市的“记忆”。比如:八大关超过三分之一的建筑,青岛老字号生活林糕点、青岛酒厂、青岛饭店都是由犹太裔人设计或创办,原“中国雷达之父”、长期定居青岛的束星北还曾是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助理,是他把“物理照亮世界”光束带到青岛……
青岛作为一个具有前瞻意识的城市,2016年就在以色列设立青岛工商中心,站在了世界创新前沿阵地,跑出“创新”加速度。经过四年积累,在以色列与青岛之间建立了更深、更密切的联系。
“植入具有以色列特色的文化习俗单元,吸引来华以色列人来青岛考察、展示、落户、创业,我们希望用两到三年时间把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培育成为以色列人在中国的‘温馨驿站’。” 尹纳新特别提到,为让以色列客人感到宾至如归,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请以色列设计师参与设计,融入了诸多以色列元素。“希伯来语随处可见,墙面上还嵌入了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的城市天际线,将来还会定期为客人提供以色列特色餐食,让他们身在他乡,味在家乡,从文化和餐食上感受到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