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7日,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经国务院批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围绕“数据驱动发展,智能引领未来”的大会主题,通过开幕式、主论坛、六大高峰论坛以及40多场专题论坛,发布百余项重要成果,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促进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发出《全球数字经济伙伴城市合作倡议》

开幕式上,北京市邀请来自韩国釜山、丹麦哥本哈根、南非约翰内斯堡、英国伦敦、美国旧金山、奥地利维也纳等18个伙伴城市代表,共同发布《全球数字经济伙伴城市合作倡议》。《倡议》旨在通过推动全球城市交流合作、共享开放互利市场环境、共建数字科技创新生态、加快城市数字转型进程、助力数字赋能绿色发展、支持全球数字普惠合作六个方面,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北京人工智能大模型伙伴计划重磅落

北京公布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第二批成员63家企业名单,成员企业总计已达102家,其中10余家算力伙伴将合力提供不少于6000P低成本优质算力资源,为本市企业开展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发布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需求榜单,其中包括政务服务大模型场景需求;发布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共10家单位的18个高质量训练数据集入选,总规模超过500T,极大丰富了大模型训练的高质量中文语料。


北京国际开源社区正式启航

北京将以开源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汇聚全球开发者共建共享,积极参与全球开源治理工作。发起成立了开源教育委员会和云原生工作委员会。上线了Atomgit代码协作平台,接入了中科院软件所“源图开源软件供应链”等外部能力支持,助力推动开源事业发展。


北京积极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

成立了北京国际数据实验室、IDSA中国能力中心,签署了全球数据流通合作协议。首次发放了北京市数据资产登记证书、全国工业数据专区数据登记双证书,首次入驻了北京市数据资产入表试点企业、数字资产登记平台发行方,首轮签约了北京市数据资产金融创新试点、数据定价合作机构,首次发布了北京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为首批6家单位办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发布《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和《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呈现了中、美、德、日、韩五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最新态势,对全球5G、人工智能、数字产业、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等重点领域的进展进行深度解读,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做出研判分析。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从规模、要素、制度、技术、产业、人才等六个维度全面呈现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成效,数据显示北京总指数分值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北京布局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和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

筹建北京市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首设数字人基地专项基金,上线数字人存证平台,推出国内首个XR产业加速器等。工联院、金航数码、索为等14家机构单位发起成立北京市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从事工业底层技术研究、共性平台搭建、垂直领域工业应用软件等。


发布12项“创新引领成果”和25项“产业创新成果”

在来自全国16个省市地区、近180家企业申报的230余项新品中,评选出37项具有自主创新性、科技领先性、重大突破性、首创首发性的新产品、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来自阿里健康科技的“中文医学术语集”,北京智谱华章科技“千亿基座的对话模型ChatGLM”、北京融信数联的“智能体图谱驱动的数字化治理技术”等12项入选“创新引领成果”;中广核风电“数据驱动的新能源发电设备预测性健康管理平台”、三一筑工“筑享云”平台、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白虹”髋关节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等25项入选“产业创新成果”。

此外,大会突出学术引领、多方参与,发布大模型应用评测、信息技术系统运维等一系列标准,新一代软件、产业互联网、区块链等若干产业图谱,企业数字化转型、云生态创新应用等多个案例集,数据中心、元宇宙、数字医疗、数字农业等多领域研究报告,共百余项成果,举办“一区一品”体验周、“数字之夜”城市脉搏点亮仪式、首届中国数字音乐会、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大赛和全球AI大数据竞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