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广州11月18日电(分析师刁倩)18日上午,第三届十字门金融周分论坛二“金融+”赋能行业专场之“金融+双循环”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该分论坛由中国经济信息社承办,联合蓝迪国际智库,汇聚相关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代表性企业高管等各方人士,围绕“金融+双循环”进行主旨演讲和深度讨论,为琴澳两地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同时,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与蒙格斯智库联合发布了《双循环格局下的琴澳合作发展报告(2020)》。

 

图为分论坛会场现场


 

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在会上致辞指出,“金融+双循环”的主题包含了有机的两大部分:一方面是如何打造全新的金融业态,另一部分是如何通过发展金融业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下,琴澳金融合作成果显著,但进一步发展金融业态赋能大湾区建设,打通国家双循环发展,还需要重视三个问题。第一,如何探索制度创新扶持金融业发展。第二,如何开展金融业务的创新、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第三,如何让富有活力的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现代金融体系支持。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副总裁,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总经理匡乐成致辞表示,在“双循环”格局下,离不开便捷获取、高效准确的经济信息,其中包括及时全面的资讯,安全的数据,科学的研判和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媒体融合时代,中国经济信息社代表新华社提供经济信息的采集、编辑、分析和服务,发挥新华社信息优势、渠道优势、网络优势,深度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打造国家需要的产品。未来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横琴的合作空间广阔。横琴和澳门面向葡语国家,希望双方能够发挥各自优势打造面向葡语国家、西语国家的信息集散地、数据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在国家双循环战略里面产生更大的作用。


 

横琴新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康洪致辞表示,横琴紧邻澳门,总面积超澳门陆域面积的3倍,开发横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国家战略。作为横琴的支柱产业之一的金融业,经过1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建立起覆盖20余种细分门类、金融机构达5600余家的多层次的金融发展体系。未来,琴澳两地均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并将金融产业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扩大琴澳两地的金融制度供给,进一步优化琴澳两地的金融合作联动机制将是未来重点。

 

琴澳合作构建大湾区双循环样本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指出,在双循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琴澳深度合作是前沿的前沿之一(类比前海),要抢抓新机遇的天时地利人和。未来一是优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琴澳合作发展战略规划,二是突出创新重点,加快打造高科技主导的增长极,三是进一步组织实施人才战略,四是思想再解放,改革更深入,工作再抓实,创新中大胆向前闯,形成琴澳深度合作方面的“不可替代性”与更加引人注目的“亮点”和发展态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表示,在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疫情后新经济新产业形势下,我国构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横琴应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及新材料等大产业,开发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产品例如大数据库等,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


 

蒙格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席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代表蒙格斯智库与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发布《双循环格局下的琴澳合作发展报告(2020)》。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与双循环的联系有四个方面,一是大湾区是内外循环的交汇点;二是庞大消费能力支撑内循环;三是双循环和大湾区的投资,大湾区都市圈的建设和投资势必会首先安排并持续优化,打造中国都市圈样板;四是科技双循环优势显著。琴澳合作在双循环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一是休闲旅游发展内循环,二是进行博彩+多元化发展,三是推动中拉经贸外循环。

 

构建金融+双循环,打造横琴全新金融业态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指出,从保险业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发展处于前列深化琴澳保险业交流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在于一是中央系列扶持政策提供机遇;二是珠海金融改革发展奠定基础;三是珠澳金融开放合作深入推进。未来畅通琴澳保险行业双循环的重点领域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标对表中央部署,形成湾区发展“新动力”;二是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助力建设金融开放的“集聚区”。三是深化金融创新驱动,打造金融改革的“试验田”;四是助力澳门特色金融,下好珠澳合作的“先手棋”。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表示,金融数字化方面,我们主要在推进两件事情。一是资本市场数字化,我们提出在横琴这一珠海与澳门共同开发的黄金区域,打造一个21世纪的全球新型数字化资本市场——“珠澳链创”。二是信贷市场平台化,搭建基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数字化信贷平台,将金融供给方与需求方有效链接,打通资金渠道,整合政府、银行、企业、征信等多方力量和资源,打造一站式线上融资智能生态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金融的作用一是促进居民消费驱动力的提升,二是助推青年消费新势力,三是激活消费潜在客群。横琴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一是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发挥消费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提升消费对两地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二是加快在横琴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完善琴澳两地消费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消费金融机构引入境外的专业投资者。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总经理陈思昌指出,在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土集团将深度挖掘和共享自身资源,与大湾区各界开展深入合作,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一是中土在海外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共享,能够助力大湾区“一带一路”协同发展。二是中土有海外发展优势,能够助力大湾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方位合作,促进新的国际大循环。三是中土深耕大湾区三十四载,已经形成全面的产业布局,能够以跨界整合的国际思维,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

 

“金融+”产业共建共生推动横琴产业转型升级

新华社首席经济分析师陆晓明主持论坛圆桌对话环节,与深圳大象无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石清、上海天数智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全根、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饶锦兴、元知资本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林天祥、深圳奥美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骞、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洪波6位嘉宾围绕“金融+产业推动转型升级构建大湾区双循环样本”主题进行探讨。

 

图为高端对话现场

 

蔡全根表示,高端芯片是双循环战略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十四五规划将半导体计划提为重中之重。但高科技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金融支持将会是高投入、时间长、风险大。因此投资高科技企业需要金融部门有耐心,投资极大,时间极长,且更偏向股权型投资。期望能有金融机构研究基于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以及不同生态体系的金融产品来支撑高新技术的投入。也期望横琴在金融与产业的集合上,走出一条新路。

饶锦兴提到了社会服务产业的发展,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里面一种新的产业业态。而在国际金融领域,有一大块的金融资产是慈善资产。作为澳门特别是横琴的金融探索里面,不妨也考虑一些国际的新趋势,特别是在解决我们当下的民生方面,这种面向个人的社会服务业。

贺石清表示,截止11月16号,目前已经发行的上市公司是336家,广东有50家,这50家里面创业板和科创板的企业加起来大概占到了70%,有34家。这其实已经看得到,目前无论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对这些创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长足的发展其实是提供了非常好的动力。未来资本怎么赋能科技转型,就是更好、更快地推进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让更多的企业通过新三板、科创板、创业板去找到自己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林天祥指出,通过我们投资实践来看琴澳金融如何服务科创和科技,主要有三性是我们坚持的逻辑:第一要有针对性,其实在整个大湾区的产业布局也是有它的特色的,针对性地对一些你要发展的产业或者以后发展的产业做重投入,然后迅速形成产业的优势。第二是要有系统性,我们自己内部是围绕着技术图谱在投的,围绕着一个链条来投,有系统性以后很容易形成产业优势。第三是包容性,因为科技型的投资肯定会有失败的。另外,琴澳的合作可以提供一个联通中国和世界的平台,利用外面资本的耐受性加速大湾区的科技创新。

苏骞表示,半导体领域的设备一直被国外垄断,比如光刻机就是在电化学方面国外对我们国家的技术进行了封锁和垄断。而在双循环格局下,虽然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国内知名企业的订单却大幅增长,这就要求产品品质对标国际最高品质装备。这对很多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更是跨上了高质量、高品质发展的阶段。这就需要民营企业更应该专注发力,把它做到小领域里面的隐形冠军。

陈洪波表示,实业与金融两个行业在一起,需要相互懂的和体谅。做企业要懂金融,为什么需要这些指标;做金融需要懂企业,为什么企业有这个难度,有紧迫性。我们做移动机器人在这个行业做了15年,面临全球最大的市场,100多种移动机器人,为全世界人民跑腿。面对现在这么多的机遇和挑战,可能有一些躁动、彷徨,但没有关系,我们要做的是强大自己。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没办法做到10个手指头都强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然后合作共融共生、共建共赢。

第三届十字门金融周以“深度合作、多元赋能——琴澳金融与企业家对话”为主题,设置高层讨论会、专题报告会和高层咨询会、开幕式论坛、琴澳金融与企业家对话、“金融+”专题论坛(三场)五大板块,重点探讨横琴与澳门金融合作、横琴金融特色产业发展、新兴科技赋能横琴金融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业对外开放等议题,为促进琴澳金融与产业合作、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集思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