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开幕


8月11日上午,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在新疆克拉玛依市开幕。来自中巴两国政府、企业、智库、社会组织、媒体机构等约300位参会代表围绕“共商中巴合作,共建繁荣走廊,共享和谐发展”主题展开讨论。该论坛旨在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巴基斯坦系列成果,首次汇聚中巴双方各领域高级别人士,充分统筹联系官、产、学、研各方面资源,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走实做深,支持地方特别是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学军,巴基斯坦计划改革与发展部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巴基斯坦参议员、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萨义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鸣秋,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主持开幕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乃依木-亚森出席会议。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专家委员会主席、专家委员会中国-巴基斯坦小组主席

赵白鸽主持开幕式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学军致辞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中巴经济走廊是其中的旗舰项目。如何尽快推动走廊建设走上务实合作轨道成为中巴之间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会见出席论坛的中外高级别代表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已成为双方共识,是中国“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巴基斯坦“亚洲之虎梦”的战略契合点。两国高层往来更加密切,经贸合作日益深化,互联互通逐步升级,中资企业积极参与巴经济社会建设,一大批重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双方各界均充满期待。促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要以跨越式发展的思路推进战略合作,以全面发展的理念开展和谐共建,以协同发展的模式实现成果共享。这也正是论坛的举办目的所在。

巴基斯坦各界对此次论坛高度重视,派出了以计划发展改革部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参议院财经委员会主席萨利姆•曼迪瓦拉、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努扎特•萨迪克等为首的70余人高级别代表团出席论坛。成员涉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政策协调、法律制定、安全保障、财税环境、企业伙伴、社会民生等关键领域。

中国方面为实现高效对接、务实合作和项目落地,采取了政府、企业、智库三结合的参会方式,始终抓住市场主体,加强项目促进,推动多层次合作。引人注目的是,论坛精选了来自能源、制造、农林牧渔、信息、通讯、服务、交通基础设施、贸易、文化、医疗、房地产、金融、纺织家居、矿产、港口等15类60余家具有较高国际合作资质的优势企业负责人参会,积极促成中巴之间全方位的项目对接与合作,努力实现重点引导、形成示范。

本届论坛的六个平行分论坛将分别围绕“城市合作”、“产业对接”、“信息走廊”、“人文社会”、“能力建设”、“青年作用”等议题展开。同时,此次论坛将通过《克拉玛依宣言》成果文件,阐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宗旨、原则、目标、实施建议;将启动和对接一批中巴合作项目,推动成果转换和务实合作;将致力于搭建中巴经济走廊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友好交流、广泛合作的永久性、可持续的对话协商平台,持久服务中巴经济走廊乃至“一带一路”建设。

在承接和促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方面,克拉玛依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面临着广阔发展机遇,对接中巴经济走廊更是具有独特的地缘、经济、人文、宗教和社会等优势,是中巴经济走廊地方合作的优先载体。克拉玛依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体现了新疆的发展面貌,代表了新疆的发展进程,预示着新疆的发展前景。

该论坛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全球战略智库)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共同承办。


(二)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闭幕

 

8月12日,为期两天的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在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议程后落下帷幕。

出席论坛的300多位代表展开了充分深入的交流与对接,在闭幕式上共同见证签署了20项合作备忘录,总价值约103.5亿元人民币,通过并宣布《新疆克拉玛依宣言》。

论坛签署的中巴合作“大单”,既包括了中巴双方在能源、电力、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包括了教育、培训、医疗、农业、民生、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让发展成果切实惠及中巴人民群众。论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联合规划与建设协议,努力搭建可持续的对话协商平台;中国喀什地区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宣布正式建立友好地区关系,双方将在各个领域进行全面合作。 

这些合作项目的达成,进一步深化了中巴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加快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产生了积极推动和示范效应。

论坛建议,2016年中巴经济走廊论坛的主题将以“城市合作”为核心;成立中国企业联盟,在目前15类65个企业的基础上,按照资质、能力、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等准入条件严格筛选会员,为经济走廊建设助力;加强“信息走廊”建设,利用现代化手段推进可持续发展;牵头制定2016年培训计划,以克拉玛依市为基点,加强战略区域、农业、信息、金融、民生、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培训。


(三)中巴经济走廊论坛审议通过《新疆克拉玛依宣言》

 

8月12日,为期两天的中巴经济走廊论坛(新疆·克拉玛依)落下帷幕。在“共商中巴合作,共建繁荣走廊,共享和谐发展”的主题指导下,出席论坛的300多位代表展开了充分深入的交流与对接,在闭幕式上共同见证签署了20项合作备忘录,总价值约103.5亿元人民币。论坛还审议通过了《新疆克拉玛依宣言》。

清单内容包括中巴双方在能源、电力、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服务中巴双方的经济发展;也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农业、民生、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让发展成果切实惠及人民群众;还包括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联合规划与建设协议,努力搭建可持续的对话协商平台。论坛上,中国喀什地区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宣布正式建立友好地区关系。

这些合作项目的达成,进一步深化了中巴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加快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产生了积极推动和示范效应。

闭幕式上还审议通过了成果文件《新疆克拉玛依宣言》。

《宣言》强调了“共商中巴合作,共建繁荣走廊,共享和谐发展”这一主题,重申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古丝绸之路精神,赞赏“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古丝路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为沿线国家最终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制定了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

《宣言》认为,中巴经济走廊是落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4月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两国领导人达成广泛共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其成功将对沿线国家产生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强调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双方将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中巴两国乃至整个区域的共同发展。

《宣言》承诺双方将在深化政策沟通、开展积极合作、加强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夯实人文交流、拓展对话平台等领域采取具体行动。

该论坛由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全球战略智库)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共同承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在本次论坛搭建交流平台、促成项目合作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期望继续为推进中巴经济走廊乃至“一带一路”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四)建设中巴信息走廊为中巴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8月11日下午,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信息走廊”分论坛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举行。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政府、

企业、智库、社会组织及媒体记者近百位代表参加,论坛共商中巴信息走廊建设主题。

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蓝迪国际智库项目办公室共同主任王灵桂主持。巴基斯坦参议员、人民民族党资深政治领袖、人权委员会前主席阿夫纳西亚•卡塔克,开伯尔-普什图省能源、教育厅厅长穆罕茂德•阿提夫•汉,中国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任卢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冯先光、新疆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云,以及亿赞普集团公司总经理李贺等领导和专家在论坛上做了主题发言。

 

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之“信息走廊”分论坛现场图

 

中巴信息走廊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础设施。

“经济建设,信息先行”。中巴信息走廊是实现中巴两国优质资源共享、服务互联互通的公共服务平台,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卢山主任在论坛上指出“中巴信息走廊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础平台,是信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内容,可为中巴合作项目提供专业、全面、高效、透明、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有利于提升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在最大范围内实现中巴两国信息资源共享,大大降低相关各方交流沟通成本,增强互信,有力地推动经济走廊的建设。阿夫纳西亚•卡塔克指出:中巴信息走廊建设可以“使得我们能够借助于(中国)更先进的技术、更先进的信息帮助我们发展的经济,尤其技术方面,我们也已经拥有一些技术,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有更新的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取得更大的经济发展”。

中巴信息走廊将优先启动“4+1+1”项目的建设。

据卢山主任介绍,蓝迪国际智库项目和CSIP正在牵头整合业内骨干企业优先启动“4+1+1”建设,即:4大基础服务平台,包括中巴信息门户、项目与投融资服务平台、专家库和文化教育培训平台,另外,还将打造1个跨境电商平台和1个安全认证平台。其中,中巴信息门户已经正式上线,其他子平台也将陆续上线,并为中巴两国相关机构提供服务。

中巴信息走廊建设将尝试采用“PPP模式”。

中巴两国将建立共商共建共赢的合作机制,充分整合政产学研企的力量,共同参与中巴信息走廊的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杨东日副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巴信息走廊建设将在蓝迪国际智库项目的指导下,尝试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通过整合中巴双方优质的建设力量,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依托,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有步骤、有计划地建设和运营中巴信息走廊,并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迭代和优化,服务中巴经济走廊相关机构与企业,推进“五通”的实现。

中巴两国信息技术骨干企业积极参与中巴信息走廊建设。

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云指出:克拉玛依具有一定良好的云计算资源和相对坚实的基础,能够对“一带一路”信息走廊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克拉玛依先后建成了全国首个数字油田、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市”和“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已经实现了三网融合,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中国石油(克拉玛依)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新疆)数据中心、新疆自治区灾备中心等大型数据中心项目落户园区并建设,下半年将全部投入运营,届时,克拉玛依将具备2万个机架的规模和能力。这些数据中心的建成将为中巴信息走廊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

亿赞普公司总经理李贺明确表示“亿赞普丝路驿站,愿助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通过建设“丝路驿站”,将为中巴两国提供展示教育中 心、保税出口加工区、支付与金融服务、标准化清关、大数据经济雷达等五大模块的服务。


(五)产业对接 打造“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开启了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探索完善全球治理结构的新途径。”

 

 

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之“产业对接”分论坛现场图

 

巴基斯坦参议员、参议院财经委员会主席、前投资委员会主席、前财政部副部长萨利姆•曼迪瓦拉在主持8月11日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产业对接”分论坛时如上所说。

“产业对接”分论坛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重中之重,凝聚了来自能源、制造、农林牧渔、信息、通讯、服务、交通基础设施、贸易、文化、医疗、房地产、金融、纺织家居、矿产、港口等15类60余家具有较高国际合作资质的中方优势企业负责人参会,更吸引了巴方重点企业领袖前来促成项目对接与合作。

萨利姆•曼迪瓦拉介绍,中巴两国有着全天候的传统友谊和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对华友好是巴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巴友好深入人心。巴基斯坦拥有1.97亿人口,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2012-2013财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1368美元,市场潜力较大。由于巴基斯坦经济尚不发达,投资合作前景广阔。巴基斯坦以农业为主,工业中纺织业是最重要的行业,其次为食品加工业,近年来工程、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行业也逐步发展。在地区优惠政策方面,巴基斯坦政府鼓励外国企业到出口加工区和特殊经济区投资设厂,各工业区政策比较灵活。

中国商务部五矿化工商会会长陈锋认为,“我们共同推动中巴产业合作,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真实体现,尽快取得早期收获,实现互利共赢,将为周边国家与中国共同发展树立典范。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价值和贡献。”

跨越发展,推进战略合作分享改革发展经验,输送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建设,加快交通、能源特别是信息产业等关键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推动中巴经济走廊跨越发展的理念受到中国和巴基斯坦政府部门、企业、智库、社会组织的广泛欢迎。

“中国发展的经验与模式既能为巴基斯坦提供范例,也能为中巴产业合作带来持久红利。”作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园区负责人的鲁巴集团主席夏•费萨尔对中巴产业合作充满期待。

萨利姆•曼迪瓦拉参议员表示,“未来国家发展应与国民收入增长同步;物质文明建设应与社会、文化建设同步;在综合国力提升的同时,百姓生活条件应得到明显改善。巴方期待学习中国,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跨越发展,中国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深有同感。作为一个从负债23万借钱无门的小工厂,到今天的世界五百强,特变电工是跨越发展的典范。张新董事长的自述故事在此次论坛上广为传播。其中写道:“首先要感恩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才有了我们实践和创造的平台,才有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是工业强国的梦想,才有了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体系,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机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伟大决策,才有了我们重大装备制造业和民族工业的振兴。”

巴基斯坦是个电力紧缺的国家,天天都要拉闸限电。据巴媒体2013年的统计,伊斯兰堡、拉合尔、卡拉奇等大城市,每天限电时间约8小时;广大小城镇和农村,限电时间则在10小时以上。无论是在政府机构、城乡民宅,还是大型商超、企业车间,常遇停电一片黑暗,瞬间响起自备发电机声,光明始得恢复。当地官员和居民对此习以为常,自备的发电机和蜡烛随处可见。

特变电工承建的巴基斯坦100兆瓦光伏电站是世界上最先进、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高质量的清洁能源示范工程,创造了人类新能源项目建设史上的奇迹,将实现年发电量超1.5亿度。运行以来,每天为旁遮普省提供50万千瓦时清洁电力,迅速高效地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直接惠及巴基斯坦人民,为旁遮普省及附近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投资环境、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重大改善。

谢里夫总理在该光伏电站竣工仪式上感慨说:“今天,我从直升机上俯瞰整个电站,简直就是一片蓝色的光伏海洋。”他说,这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友谊工程,将为巴基斯坦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将增强中巴两国能源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装备世界”方面,依托在绿色节能输变电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特变电工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中国电力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世界进行分享。公司已为美国、俄罗斯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绿色环保、智能科技、可靠高效的能源装备和系统集成服务。特变电工还把节能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电力建设技术和经验输送到全球各地,有效地降低了电力输送的成本,提高了能源转换利用率,降低了从事者的劳动负荷和强度,实现了电网和电源的稳定运行,造福了当地民众,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始终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科国际与巴铁兄弟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巴基斯坦的国防工业建设、经济发展与民生工程做出贡献,向巴基斯坦输送高级技术与工业研发、生产能力。比如,2008年9月在中巴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预警与指挥系统项目,由电科国际向巴基斯坦出口ZDK型预警机,用最先进的科技能力提升巴基斯坦的国防能力。

在多个国际项目中,电科国际结合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电科国际热切地期望,以科技为先导,以智慧城市为载体,为中巴人民带来更加安全、智慧、便利的生活。

电科国际工程一部总经理宋剑平说,“中国不仅是在境外合作中开发当地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中国输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来先进的装备,培训各层次人员,促进巴基斯坦人力资源的发展。”

电科国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2011年电科国际邀请巴基斯坦青年代表访问北京、上海两地,加深两国青年间的交流与学习;带领巴基斯坦的精英青年们访问电科国际总部,通过高科技系统与产品的展示,为巴基斯坦青年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


(六)加强城市合作实现互联互通

 

8月11日下午,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城市合作”分论坛在新疆克拉玛依市召开。来自中巴两国政府、企业、智库、社会组织、媒体等机构的参会代表围绕“城市合作、互联互通”主题展开了讨论,通过研究城市合作的新机制,推动和实践城市建设新模式,促进中巴两国乃至整个区域的共同发展。

中国驻巴基斯坦前大使张春祥,北京大学城市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国家外专局专家、方极城市规划院院长李金恒,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发展改革厅厅长哈米德•汗•阿可再,中国新疆克拉玛依市市委书记陈新发,巴基斯坦瓜达尔发展局局长萨加德•布洛奇,中国新疆喀什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王立胜,巴基斯坦国防部国家物流部负责人查维德•麦合穆德•布哈里中将在分论坛上先后发言。新疆克拉玛依市市长张 红彦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发展改革厅厅长哈米德•汗•阿可再共同主持会议。

 

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之“城市合作”分论坛现场图

 

把握发展契机,对接发展需求 


中国驻巴基斯坦前大使张春祥在发言中强调,中巴城市之间的合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未来的发展应该系统化,立体化,明确发展需求,要把合作拓展到城市规划,产业对接,信息流通,社会交往,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瓜达尔发展局局长萨加德•布洛奇在介绍瓜达尔的发展背景与机遇时表示,巴基斯坦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又将给瓜达尔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和机遇。

瓜达尔港建成后,不仅会带动贫困落后的俾路支省乃至整个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还将成为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内陆国家最近的出海口,担负起这些国家连接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阿曼、阿联酋、伊朗和伊拉克等国甚至与中国新疆等西部省份的海运 任务,成为地区转载、仓储、运输的海上中转站。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发展改革厅厅长哈米德•汗•阿可再表示,瓜达尔要充分利用好“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契机,深入研究地区战略发展带来的机遇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加深与中国以及周边友好城市的交流,共同规划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崭新城市。


找准合作路径,互通合作基础

 

克拉玛依市市委书记陈新发在发言中强调,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枢纽和支撑,城市建设与合作是互联互通的核心工程。只有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合作,才能把合作的项目落到实处,稳步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陈新发介绍,作为全国唯一地企合一的典范,克拉玛依市的发展模式具有独特的借鉴意义。克拉玛依是一个因油而兴、因油而建的资源型城市,但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世界眼光寻求高端发展,必须跳出克拉玛依发展克拉玛依,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为克拉玛依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克拉玛依正结合自身优势,将信息产业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一大主力,重点聚焦云计算产业发展,并成立了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着力打造全疆集中化服务中心、中亚商贸云中心、全国数据灾备中心以及全球大数据处理中心。

陈新发说,克拉玛依十分愿意在城市合作领域与巴基斯坦友好城市展开深度合作,共谋战略发展,共享美好前景。


结合自身优势,实现系统对接

 

新疆喀什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王立胜在发言中强调,城市间合作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对多的关系,是整个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和巴基斯坦城市之间合作共赢的充分对接,包括区域对接、产业对接、人文对接、信息对接等。

他强调,喀什及南疆地区各产业的发展需要与国内沿海城市、与巴基斯坦友好城市加强交流,互通地区发展机遇。王立胜举例说,中央提出打造“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为喀什地区建立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指明了方向。喀什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类别和盖度占全疆的68%。以旅游业、跨境商贸为代表的经济、贸易、文化、社会交流是中巴之间很好的合作切入点。


完善现代物流,夯实互联互通


巴基斯坦国防部国家物流部负责人查维德•麦合穆德•布哈里中将在发言中指出,城市的合作要围绕“五通”目标展开,最终是要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落到实处。作为物流行业的专家,他对现代物流与城市互通做出了很深刻的阐释,现代物流是国家贸易的基础,巴基斯坦很重视贸易物流基本架构的建设,希望能够和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充分对接,同时,要加快已经签署友好合作协议的推进速度。

他还特别谈到,巴基斯坦北部地区与中国物流和人文互通的历史悠久,两国人民之间有非常强的认同感,区域内的资源丰富,发展机会和空间很大,欢迎中国企业来考察投资,通过强大的物流支撑,共建现代化的城市。

 

做好长期规划,协调产业格局

 

北京大学城市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国家外专局专家、方极城市规划院院长李金恒介绍了城市规划与发展模式。他认为,随着中巴城市之间交流合作程度的加深,城市规划领域的相互促进是重中之重,未来的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将会非常快,城市规划水平的提高是当务之急。

除了城市发展长期规划之外,与之相匹配的产业布局也必不可少。共建中巴经济走廊,需要沿线城市互通有无,结合自身优势,协调好产业布局,实现协同发展。

北京、江西、广东等地区负责城市合作、产业对接、国际交流等工作的相关领导也出席了本次论坛,提出沿海省份在共建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中的意见,表示愿意在城市合作、经贸往来等方面与巴基斯坦的城市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七)发挥青年作用助力中巴可持续发展

 

青年不仅是未来,更是现在。参加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青年代表于8月11日下午共同参加了“青年作用”分论坛,进行了广泛深入且富有成效的讨论和交流,有效促进了青年之间的友好感情,增进了知识分享,努力推动中巴经济走廊的可持续发展。

“中巴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源远流长,青年骨干作为知识精英、青年翘楚,思想和言行对促进中巴两国睦邻友好、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维佳在主持青年作用分论坛时对中巴青年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期待。

巴基斯坦青年参议员塞夫拉麦格西表示,此次青年作用分论坛的召开,是进一步加强两国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的具体举措,对于扩大中巴传统友谊在两国青年中的影响,引导两国青年传承中巴友谊,进一步巩固两国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的青年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之“青年作用”分论坛现场图

 

青年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联合国青年议程》对青年的认识如下:迫切希望充分参与各自的社会生活;在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技术革新中扮演重要角色;所生活的环境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或发展其想象、理想、精力、见识,以便他们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面对着两难的抉择:或力图融入到现存的社会,或者设法改变之。尽管代表着社会的最大希望,但是,他们的未来捉摸不定。

巴基斯坦人口在过去几十年里直线增长,2013年约1.97亿,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人口比重高达65%。青年人即是生力军,也是中坚力量,如何发挥巴基斯坦青年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一直是巴基斯坦研究的课题。

塞夫拉麦格西参议员介绍,谢里夫总理在2013年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青年援助和发展计划,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和投入,鼓励和推动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青年交流,发掘并奖励在智力、体育、科研、慈善和人道主义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执行主管陈前军在发言时指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不可阻挡的今天,青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作用,我们一是要服务青年,促进他们成才成长。二是引领青年,服务社会发展。

巴中学会执行主任穆斯塔法萨义德说,本次青年作用分论坛的召开,对两国民众和两国企业间增进相互了解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巴中友谊历久弥坚的大背景下要鼓励更多的中巴青年的沟通交流,相互访学,通过这样的论坛项目,既能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也有助于加深中巴两国人民的友谊。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陆川说:青年一代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中国近年来进一步加强燃煤发电节能减排与煤电清洁化发展,大力推广新能源业务,大容量、高参数燃煤机组比例逐年提高。这其中,青年科学家和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陆川呼吁:中巴青年团结起来,加强合作,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积极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把中巴经济走 廊建设成为全面、持续、低碳、协同发展的典范。


发挥“4P”模式中的青年作用


青年作用分论坛中,参会嘉宾在“3P模式”基础上,对“4P模式”概念有了新的共识。所谓“4P模式”,即“Public-Private-People-Partnership”,就是要建立“政府、市场、公众三位一体的合作伙伴关系”,这里重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民众作用。

北京建工博海建设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曲康举例说,中巴双方的青年骨干要在城市建设合作中发挥应有作用。目前在中国一个先进的理念是“绿色城市建设综合运营”,要达到“五化”的标准:一是“绿化”,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二是“活化”,净化污染的能力就强;三是“文化”,一个可持续的城市,一定是千百年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的城市;四是“美化”,要把自然美通过建筑的美引导到城市里面来;五是“智能化”,通过智能建筑、智能社区,加上信息走廊,使整个城市发展成为智能城市。

“我们希望通过中巴青年共同发力,关注民生和社会发展,在中巴经济走廊城市带的建设中去实现这些高水平的管理服务,让两国人民充满获得感。”北京建工博海建设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曲康提出倡议。

青年引领技术标准的合作与创新“青年人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如何将‘技术标准’的理念,融入所学、所见、所用的过程之中,从而在所从事的领域更好的服务于中巴产业合作、贸易互通,为中巴的友谊做出我们的贡献是我此次发言的主题。”中国认监委研究所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谭晓东在发言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技术标准”是将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对生产产品的工艺、提供服务的程序以及衡量、判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科学、规范依据的统称。也是当今国际公认的“产业质量基础”评定依据和规范发展的保障。谭晓东指出,中巴两国的贸易互通、产业合作在双方国与国大政方针确立下,在法律、金融、税制等制度外在环境安排下,双方就贸易与产业的微观对接,势必聚焦技术标准的互认共通上。所以,此次与会企业在各自阐述强烈的合作意愿与自身产业、产品和服务优势的同时,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向彼此合作的技术基础聚焦,即,在合作互通领域,对技术标准的制度现状、技术现状、区别点与共同点进行有效分析,坦诚、客观的评价双方在合作领域现有产业标准的先进性,紧续标准的开发完善、互认共通,这将是为后续的合作加力、提速的基础保障!

中巴的友谊体现在多个连接的领域里。而友谊的升华,在标准的融合、共建、互认共通上的体现,必将在推动双方产业深入合作、减少技术误读、增进产业友谊上发挥全新的作用。这是中巴友谊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一次创新性合作。


倡导中巴青年在交流合作中共同发展

 

在世界经济是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不可阻挡的今天,青年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巴两国青年的积极参与,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繁荣健康发展的有力推动和保障。此次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青年作用分论坛的成功举行,极大增强了中巴青年的参与和责任意识。

与会代表希望通过教育、跨文化交流以及跨学科合作等各种方式采取积极行动,发挥青年的作用,共同致力于推动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政策沟通、积极合作、能源建设、科技创新、人文交流、对话平台等领域建设中。

倡议在今后的中巴经济走廊相关论坛中持续举办此类分论坛活动,建立长久稳定的交流机制,定期开展互访、培训活动,搭建青年骨干交流、能力建设的资源平台,建设中巴经济走廊青年联盟,促成政府、市场、社会领域的青年合作,传承中巴友谊,形成“命运、责任、利益”的共同体。


(八)加强人文社会交流 夯实中巴合作基础

 

8月11日下午,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人文社会”分论坛在新疆克拉玛依市文化馆举行。来自中巴两国政府、企业、智库、社会组织、媒体机构等约60位参会代表就中巴两国人文与社会领域合作事务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人文社会”分论坛是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关键。今年是中巴友好交流年,该论坛的举办进一步深化了两国人文与社会发展交流,促进了双方在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中巴友好扎根人文、溶入社会,让两国人民的心灵更加贴近,深化了两国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合作和世代友好。

 

  

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之“人文社会”分论坛现场图

 

巴基斯坦红新月会会长萨义德•伊拉希、中国北京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唐孟生、巴基斯坦总统办公室公共安全事务主管纳威德•伊拉希、中国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主任黄宁宁、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永明、中国人民日报内参部主编辛本健等共同探讨深化中巴人文社会友好交流与合作。

面对“一路一带”的重大历史机遇,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是重点,民心相通是基础,要以人文社会交流合作发展为切入点,利用地缘优势和友好城市平台,建立起戈壁滩上的民心沟通桥梁与民心文化彩虹,打造中巴社会资源的对接平台、社会文化的交流平台、民生项目的服务平台,全面助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人文社会环境是建立在合作和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基础之上,是一个实现互利共赢就需要建立经济、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公正与公平的交往平台,中巴经济走廊就是让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如今,“中巴经济走廊”正在开通新的丝绸之路。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中巴经济建设的社会根基,人文与社会交流是中巴全天候友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论坛呼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中巴人文与社会领域交流机制,全面推进教育、卫生、社区、文化、旅游、法律、安全、媒体等领域的交流互鉴,共同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心基础。


深化人文社会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与会专家认为,从中巴友谊发展的历史到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共同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新里程碑,尤其是习总书记赴巴基斯坦访问以来,再度掀起了中巴两国友好交往的高潮,谱写了“巴铁”“中铁”、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的新的历史篇章。

巴基斯坦参议员穆沙希德•侯赛因•萨义德(Mushahid Hussain Sayed)在会前多次提到:“中国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和最为信赖的伙伴。我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前,我一直致力于中巴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今天是一个里程碑,让我们一起来见证。”穆沙希德是中国的老朋友,在他多年的努力下成立了一个致力于推动巴基斯坦和中国民间往来的巴中协会,在共建中巴经济走廊早期做了大量的有关妇女儿童和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动民间层面巴中关系发展的合作项目。他希望加强文化交流并增加民生合作项目造福中巴两国民众。

巴基斯坦红新月会会长萨义德•伊拉希(SaeedElahi)说,人道事务是人文社会的重要方面。他希望通过中巴经济走廊的合作,学习中方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国际合作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和模式,让中巴两国人民更多地受益。萨义德•伊拉希会长建议,由于人道与发展事务日益紧密的联系,应将人道事务作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内容,加强国际和地区间交流合作。他期待中国能够在专业人员培训、救援装备援助和减灾合作服务等方面对包括巴方在内的提供帮助。

北京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唐孟生教授提出,中巴两国关系始终保持稳定发展,业已成为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坚实的民心基础。中巴两国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典范,能够促进中巴两国在经济合作格局中彼此受益,并且受益面将扩展至政治、社会、安全各个方面,带动人文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国家综合实力的长足发展。


促进人文交流,加强多领域社会合作

 

张永明所长从经济、社会领域分析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前景与思路。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地理位置相邻,人文宗教相似,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友好城市数量继续增加,中国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巨大的潜力、独特的区位以及丰富的资源能源优势,都为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打下基础,前景十分广阔。

他认为,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目标和区域发展诉求,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合作的重要方向不仅仅涵盖基础设施合作,能源合作, 产业合作,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领域合作。

一是科技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加强与巴方在油气勘探、能源化工、建材建筑、节水灌溉、优质棉花生产、可再生能源等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依托新疆现有的光伏发电技术,为巴基斯坦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二是文化教育合作。发挥新疆与巴基斯坦在文化领域相似相通优势,深化和扩大中巴两国智库、学术机构的交流合作,建立两国智库、学术机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两国媒体之间的往来,研究设立中巴影视专项基金。重点推进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在语言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加强语言人才的培养。

三是医疗合作。探索建立中巴医疗卫生领域合作机制,鼓励自治区的大型医疗机构以及喀什、克州等地医院建立国际医疗中心,用于接待外籍患者;鼓励沿边口岸和各大医院发展国际医疗,共同开发医疗旅游资源,培育多种医疗旅游产品,推动旅游医疗。

四是合作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强人员往来,简化签证手续,双方实施“三日免签”政策;加强口岸建设、海关监管合作,提高通关效率和能力;全面降低巴基斯坦农产品、海产品、纺织品等进口关税;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便利化水平。

五是加强反恐合作。中巴两国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至关重要。中国新疆可与巴基斯坦通过分享情报和边境管控的积极合作,保持定期和紧密沟通,共同打击“三股势力”,清除恐怖威胁障碍,确保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及未来的安全运行。此外,还可加强双方在旅游、商贸、物流、金融、通信等服务业方面的合作。


提供法律制度保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黄宁宁主任指出,法律制度建设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发展的保障。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这意味着在初期将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又势必涉及到外资准入、外汇管理、银团贷款、股权融资、跨境承包、工程建设、材料进口和人员聘用等诸多法律领域,可概括为外商投资法律制度、项目融资法律制度和工程建设法律制度。随着中巴双方在走廊沿线开展各类投资项目,创立更多工业园区和自贸区,推动两国的商品和人员互联互通,两国之间的跨境贸易法律制度也势必成为重中之重。

程曼丽院长在分析中巴经济走廊舆论环境时提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不仅关系到中巴两国,还涉及相关区域与相关国家,这必然引起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对此进行分析、研判,有助于我们在进行战略实践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裕如。鉴于此,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过程中,应提倡共商共建,协助巴方进行规范化的项目设计,并与巴方媒体合作互动,善于在中巴经济走廊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有意识地设置议题,引导舆论,形成信息传播合作。


搭建沟通桥梁,延续中巴民心传承

 

经过讨论,专家学者认为加强人文社会交流与合作,实现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夯实中巴合作基础,需要在以下七个方面下足功夫:

第一,在社区与文化艺术交流方面,需要加强社区建设的交流,建立城市社会管理相互学习借鉴机制,支持中巴企业和组织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群体提供各种社区公益服务。要积极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项目,在两国定期组织文化宣传周活动,集中宣传展示中巴两国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

第二,在教育与语言文化交流方面,论坛提议,尽快制定中巴经济走廊教育培训战略规划。一是以语言沟通、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开展合作办学,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二是鼓励中国的知名大学,比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遴选成绩优异的学生,并资助他们到中国留学,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储备精英。三是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巴基斯坦高校、职业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第三,在人道主义与社会组织交流方面,要加强社会组织间的合作交流,积极推动救灾减灾、人员培训、装备援助、扶贫救助等多领域合作项目的开展,并提议在设立经济基金和绿化基金的基础上,可设立社会人文基金、遗产保护基金等,为两国民心相通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第四,法律与舆论环境方面,专家们强调法律制度和舆论环境建设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发展的保障。要加强中巴双方媒体的合作互动, 加大经济走廊建设的舆论引导,发挥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的优势,及时阻断化解各种负面舆论影响。

第五,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我们倡议,要面向中巴经济走廊的所有企业组织、社会组织,甚至是政府组织,建立社会捐赠与社会责任监测、统计、发布与激励机制,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统计、发布、回馈机制,建立社会舆论形象宣传机制。

第六,在旅游交流方面,要加强旅游合作,共同挖掘中巴经济走廊旅游资源,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中巴经济走廊”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第七,在人文交流平台建设方面,专家一致认为要借助2015年“中巴友好交流年”的契机,不断扩大两国智库、媒体、青年及学术界对口交流,使中巴友好更加深入人心。倡议以友城交流、文化中心、新闻媒体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一是联合开展“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二是进一步促进中巴两国宗教文化交流,搭建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以及儒家文化交流平台和机构。

同时本次论坛,达成了中国克拉玛依市与巴基斯坦瓜达尔区教育合作、中国克拉玛依市与巴基斯坦瓜达尔区医疗合作、中国企业向巴基斯坦捐赠支持MBA课程、中国企业向巴基斯坦捐赠支持白内障手术等人文社会类的合作交流项目,全面开启了中巴经济走廊民心相通工程的建设。

 

(九)中巴借力经济走廊发展共同提升能力实现共赢

 

8月11日下午,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能力建设”分论坛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举行。来自中巴两国政府、企业、智库、社会组织、媒体机构等约60位代表参加了分论坛,就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能力建设,进行了广泛研讨和深入交流。论坛在中巴经济走廊“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基础上,从能力建设角度进一步探讨了中巴经济合作的推进策略与人才保障等关键问题,以更快更好地落实“一路一带”中巴战略合作的成果。下面是这个分论坛的精彩回顾。 

 

 

中巴经济走廊(克拉玛依)能力建设分论坛会场

 

1、人力资源是经济振兴核心

代表们认为:人力资源是保障“一带一路”构想成功落地的核心能力要求,是确保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基础。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应以夯实基础、跨越发展的思路引导战略合作的推进。中方应以“授人以渔”的方式,与巴方分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治国经验,积极输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帮助巴方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并促进巴方本土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同时,中方也需要向巴基斯坦学习,了解巴基斯坦的国情、文化,使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能顺利开展。

2、双方政策协调有共识

会上,两国与会代表经过热烈讨论,达成以下几方面共识:在首期中巴能力建设的过程,应聚焦在以下几个核心领域:战略规划与运营管理、区域发展与园区建设、信息技术与项目管理、商务环境与金融资本、法律风险与危机处理、公公卫生与医疗保健等方面。首期中巴能力建设项目建议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为巴基斯坦培养500名政界及商界精英人才。

嘉宾们都认识到:中巴能力建设应围绕以下四大目标展开:增进沟通互信,夯实合作基础;加强培训交流,储备人力资源;争取战略主动,融入国际议程;促进政策落地,保障合作开展。

双方表示,要充分利用中巴经济走廊已有成果和克拉玛依市与瓜达尔港友好城市这一交流平台,以中巴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为能力建设的基础,以强化运营操作、解决关键问题为能力建设的目标,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全面合作、达成合作共赢。

 

  

参加中巴经济走廊(克拉玛依)能力建设分论坛部分嘉宾会场合影

 

3、发言嘉宾精彩观点

巴基斯坦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参议员努扎特•萨迪克女士指出,巴基斯坦从中国的发展中,看到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能力建设是确保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能力建设,可以不断增强规划、实施、平衡、评估的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巴中经济走廊建设的过程中强调能力建设,将是项目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也会推动巴基斯坦在战略管理、商务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国际贸易管理、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学到很多知识,不断增强推动国家发展的能力。

农业部国际司唐盛尧副司长指出:农业交流与合作是世界各国经贸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两国农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前景。中巴两国农业合作已有良好基础,签署了多项合作协定和谅解备忘录,并在农业信息交流与培训、农产品加工、动植物检疫、农机生产和维修、农药管理、农产品贸易等领域建立了广泛合作。多年来,中国向巴方输送了大量优质农作物种子,并帮助培训数十万农户提升农耕技术,在农业发展能力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农业部将继续与巴基斯坦开展全方位农业合作,共同打造中巴农业合作走廊,将巩固和完善现有合作机制,保持合作动力;加强中巴农业科技人员的交流与能力建设;提升巴基斯坦农业综合发展能力,进一步拓宽农业合作领域,提高农业合作水平;积极构建境外农产品生产基地。

国家卫生计生委干部培训中心蔡建华在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了巴基斯坦在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后指出,中方可以重点帮助巴方培养三方面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水平医疗专家、基层专业人员;可以采取高级医疗专家在华长期专业进修、高级管理人员来华短期培训考察、在巴基斯坦举办适宜技术培训班,以及开展在线远程医疗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在未来条件许可时,还可以帮助巴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建立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支持巴方逐步形成自主生产能力,降低进口成本,以更好地造福巴基斯坦人民,提升健康水平,赢得民心。

中国石油大学张来斌校长认为:大学在开展能力建设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优秀国际化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已经确定建立克拉玛依分校,招生规模将达到8000人左右,其中除了6000名本科生、1000名研究生之外,还将有1000名留学生,将重点面向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招生和人才培养,为相关国家能力建设提供支持。

巴基斯坦现代国立语言大学阿扎姆•贾马校长指出,语言在两个国家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巴基斯坦建立了孔子学院,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巴基斯坦方面在新疆设立了一个“NICE”项目,主要是教大家巴基斯坦的当地语言,这是巴基斯坦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这样的项目,希望通过项目的开展,能够使来自中国的企业家、投资者,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人员能够掌握一些当地的语言,能够通过语言的掌握,对巴基斯坦有更好的、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帮助巴基斯坦的能力建设。NICE项目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交流平台。

整个分论坛的讨论热烈。在分论坛结束前,巴中智库联合主席、巴基斯坦科技大学教授阿克拉姆•谢赫先生为大家放映了一个有关瓜达尔港建设的短片,短片以上海浦东艰苦奋斗,在短短20年中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为榜样,激励巴基斯坦人民向中国学习经验,加强能力建设,相信一定能够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实现瓜达尔港、实现巴基斯坦国家发展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