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中国大连国际论坛成功开幕

2017年7月14日,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中国大连国际论坛在大连开幕,此次人道主义国际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主办。

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副主席陈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哈吉·阿斯·斯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执行总监、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执行副理事长潘峙钢等领导和专家,来自阿富汗、孟加拉、斐济、意大利、伊朗、伊拉克、缅甸、尼泊尔、挪威、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德国等国,以及国内多个省及自治区的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重要代表出席此次论坛。

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副主席陈竺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在2016年成功举办的世界人道主义峰会是人类人道主义行动中非常重要的事件,在峰会当中国际社会达成了非常多的重要共识,接下来的重点在于必须要把达成的共识转换成具体的行动,因此本次大连论坛非常重要。他表示,目前全世界范围有众多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组织,也有众多人道主义志愿者。但是为了实现人道主义目标,还需要更多的支持。目前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已经有蓝迪国际智库以及蓝天救援队等国际机构作为合作伙伴,有效地推动了人道主义事业的发展。此外,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为红十字会人道主义行动提供了一个黄金机会,得以继续扩大影响力及覆盖面。中国红十字会可以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密切合作中,加深国家与国家、人民和人民之间的沟通,提升人道组织国际形象,这是我们必须为国际社会做出的贡献。

 

  

陈竺副委员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她指出,在2016年举办的世界人道主义峰会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形成“十亿人恢复力联盟”项目,旨在为增强十亿人的恢复力而采取相关措施,获得了广泛认可。在此基础上,为落实峰会成果,召开了本次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中国大连国际论坛。本次论坛旨在通过对各国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推动“十亿人恢复力联盟”项目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协同作用、相互补充,为全球政治、经济、社会、人道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赵白鸽主任主持开幕式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哈吉·阿斯·斯伊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国际上重要代表齐聚一堂,证明了当前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发展如火如荼。他认为,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 倡议实际上还有一层含义,即和平与人道的丝绸之路,是不同人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之路。在过去的几周当中,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影响范围很广;而在叙利亚和也门,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和地方也在遭受着动荡和战乱,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发挥国际人道主义的作用。目前在国家地区层面和全球层面,都已显示出领导者的作用,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义网络,有1700万志愿者,而在亚太区域我们就有40个国家红会,12万个分支机构,和900万个志愿者。希望未来国际联合会与中国红会及其他姐妹国家红会,包括与蓝迪国际智库等国际性合作组织一道,进行更为广泛的合作,发挥出更强大的作用。

 

 

    哈吉·阿斯·斯伊秘书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突发事件应急预防管理模式,他谈到,现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立了涵盖中央和地方,上下统一,职责明确的应急管理机构。而我们红十字会系统的紧急事件响应预案,在中国的应急预防管理体系当中,也早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应急管理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技术,非常期望在未来扩展与蓝迪国际智库等国际化平台组织的合作,发挥市场机制和平台资源的作用,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全面提高我国境外安全保障能力,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打造和平丝绸之路。

 

 

闪淳昌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意大利红十字会主席弗兰西斯科·罗卡在演讲中指出,对于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人道主义组织来说,当地化和本土化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现在的世界当中,出现了非常大的变革,也面临着很多人道主义危机和挑战,同时整个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扁平化,各个国家相互影响。我们必须要学会共同应对这个挑战,要相互学习,要共享各自本地化的信息和资源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国际性灾难。同时需要调整和适应找到更好合作伙伴,与国际化的智库等平台组织开展合作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有利于集聚资源获得合力,共同应对灾害。

 

 

弗兰西斯科·罗卡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中国大连国际论坛”是蓝迪国际智库继2016年9月“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中国德宏国际研讨会”后主办的又一大型人道主义国际论坛,它的成功召开将有利于集聚国际资源,推动世界人道主义峰会上形成的“十亿人恢复力联盟”项目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互协同、相互补充,共同满足各国对人道主义的需求,为全球政治、经济、社会、人道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中国地震局局长:共同推动全球地震应急救援事业发展

2017年7月14日,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中国大连国际论坛在大连开幕,此次人道主义国际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主办。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因航班延误未能出席会议,现将郑国光局长发言观点整理如下:

 

去年,联合国首次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呼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维护尊严,给所有人获得更美好的未来提供机会。本次论坛秉承这样理念对人道与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增强人道恢复力及社会保护、增强地方能力建设、责任心及领导力等议题进行了专题交流和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仅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造成24万多人死亡、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造成近9万人死亡失踪。防震减灾工作一直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71年成立了全国地震工作专门机构,承担地震监测、预报、科研以及地震灾害预防等各项任务。

2001年中国组建第一支专业化国际救援队起,截止目前,全国已建成80多支、1.3万余人的省级搜救队伍,数10万人的市县级搜救队伍,3000多支、近30万人的地震志愿者队伍。中央、省、市、县四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体系已基本形成。另外,通信、交通、医疗、矿山、核生化、水上海上等各类专业救援队伍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力量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芦山等历次国内重特大地震灾害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们着力提高城乡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先后制定颁布了五代地震区划图,全国建成地震安全农居约2200万户,惠及 6000 多万人,千百年来中国农村地震不设防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全国建成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3万余个,总面积4.7亿平方米。在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开展了城乡民居地震巨灾保险。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道主义事务,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与援助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地震局为此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参加了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海地、新西兰、日本、尼泊尔等地震救援行动,共派出13批次。在2006、2009和2016年先后3次担任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亚太区主席国。与美国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连续5年共同在亚太地区组织地震应急演练,今年的演练将于9月在马来西亚举行。

中国地震局还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地震监测、震害预防、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援助。为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建设了40个地震观测台站,7个地震数据中心,援建尼泊尔、老挝、肯尼亚地震观测台网正在建设之中。为确保“一带一路”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先后实施了中缅油气管线、中亚油气管线、斯里兰卡科伦坡电视塔、中国-马尔代夫友谊大桥地震安全性评价,尼泊尔地震灾害评估和肯尼亚内罗毕至马拉巴铁路地震危险性评估等一大批重要项目。为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尼泊尔等国举办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队员培训班。

去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并要求我们更加突出灾前预防,更加突出综合减灾,更加突出风险防控,更加突出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广泛参与,这充分体现了“灾前预防比灾后救援更经济更人道”的理念,也与2016年全球人道主义峰会和人道主义议程所呼吁和倡导的理念相一致,是中国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指导。

经过各位努力,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必将对促进包括全球地震应急救援事业发展在内的,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明年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十周年,中国地震局将联合有关部门于明年5月在四川成都召开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其议题之一就是研讨近年来全球地震应急救援与救助方面的进展。我们诚挚地邀请各国派出专家参加明年的国际研讨会,我们也愿意按照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建设的部署和世界人道主义合作的要求,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提供技术,为全世界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和应急救援水平的提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三)IFRC秘书长:国际人道主义发展应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相连

2017年7月14日,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中国大连国际论坛在大连开幕,此次人道主义国际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主办。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秘书长哈吉·阿斯·斯伊在会议上致辞,致辞内容摘录如下:

 

    哈吉·阿斯·斯伊秘书长在会议上致辞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博士的诚挚邀请,使我有幸能参加这次国际人道主义的盛会。

今天在大连论坛上,国际上许多红十字会组织的重要代表齐聚一堂,证明了我们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现在的发展如火如荼,我本人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也感觉到特别的骄傲。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 倡议实际上还有一层含义是和平和人道丝绸之路,是不同人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之路。在过去的几周当中,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影响范围很广;而在叙利亚和也门,还有在其他许多国家和地方也一直在遭受着动荡和战乱,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发挥国际人道主义的作用。我们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无论是在单一国家地区层面还是全球层面,都已显示出在这方面是能够发挥领导者的作用的,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义网络,有1700万志愿者,而在亚太区域我们就有40个国家红会,12万个分支机构,和900万个志愿者。希望未来国际联合会与中国红会及其他姐妹国家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包括与蓝迪国际智库等国际性合作组织一道,进行更为广泛的合作,发挥出更强大的作用。

我们大家在本次论坛上进行了非常深入而卓有成效的讨论,达成了许多共识。大家都认为可以把人道主义的行动和发展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之一,要以人为本,重视人们的生活品质、健康,还有人和环境的关系,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建立一种和平无暴力的文化,这可以帮助我们创建一个稳定和平的社会,更有效地应对突发的灾难与危机。我们也要关注人道主义本土化的行动,因为当我们面临灾难冲击的时候,时间是至关重要的,而本地的人道主义志愿者有着最好的优势可以快速采取行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放在当地人身上,我们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也要采取相应的协同措施,这就意味着在各个层面大家都需要建立一种合作伙伴机制,保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地相互联系,相互合作。最后,我认为在人道主义工作领域,创新可以大展宏图。现在移动互联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还有GPS定位、大数据等等,在救援项目设计,灾难预测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新的技术。

我祝愿蓝迪国际智库和尊敬的各地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的领导专家们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功,继续在支持国际人道主义发展和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谢谢大家!


(四)“一带一路”倡议助推国际人道主义事业发展

2017年7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主办的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中国大连国际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论坛对人道与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增强人道恢复力及社会保护,地区化对人道主义原则的驱动,增加地区人道主义投资,增强地方能力建设、责任心及领导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赵白鸽主任主持闭幕式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主持了论坛闭幕式。她指出,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中国大连国际论坛,是2016年5月联合国世界人道主义峰会以及2016年9月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中国德宏国际研讨会召开以来,又一次讨论落实峰会后续行动的国际高级别研讨会。这次活动邀请了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亚太、中东、北非重点地区代表及国际研究机构代表,以及中国政府相关领域的领导及专家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了诸多共识和行动计划。

本次会议形成了以下六点共识:(一)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和“一带一路”(OBOR)倡议,推动民心相通建设,应对冲突、灾难、难民潮等全球性需求和挑战。(二)建立绿色、健康、智慧、和平、以人为本的丝绸之路,与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特别是与十亿人恢复力联盟项目结合,争取将其纳入“一带一路”规划和相关节点国家的合作规划中。(三)积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新技术,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志愿者网络平台和社区平台,形成新型组织形式。(四)加强国家备灾能力建设,提升灾害应对恢复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从国家、城镇救援到社区的第一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的技术、装备、培训、演练和规范指南标准及能力测试的示范与能力建设支撑,建立重、特大灾害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和城市恢复力提升的技术与管理支撑体系。(五)充分整合包括资金、人力、技术、产品等一系列资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的现代化筹资体系。(六)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特别是治理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建设)应成为新时期应对世界需求和挑战的重中之重。

本次会议还形成以下五点行动计划:(一)形成本次研讨会的报告,将上述共识传递到各国,特别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一带一路”的节点国家,将人道与和平列为重中之重。(二)争取在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中将人道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争取更多政府支持。(三)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发展可推动人道主义事业建设的新技术,如即时通信、GPS定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四)创立人道主义领域的企业合作联盟,通过培训和实践,增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五)充分发挥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形成智库网络,形成与灾害、冲突有关的应对和预防的相关研究。

 

 

    哈吉·阿斯·斯伊秘书长在闭幕式上致辞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哈吉·阿斯·斯伊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过去的这两天,大家进行了非常深入而卓有成效的讨论,达成了许多共识。我们认为可以把人道主义行动和发展放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要以人为本,重视人们的生活品质,人们的健康,还有人和环境的关系,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建立一种和平无暴力的文化,这可以帮助我们创建一个稳定和平的社会,更有效地应对突发的灾难与危机。我们也要关注人道主义本土化的行动,因为当我们面临灾难冲击的时候,时间是至关重要,而本地的人道主义志愿者有着最好的优势可以快速采取行动。但同时,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放在当地人身上,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也要采取相应的协同措施,这就意味着在各个层面大家都需要建立一种合作伙伴机制,保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地相互联系,相互合作。最后,他表示,在人道主义工作领域,创新可以大展宏图。现在移动互联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还有GPS定位、大数据等等,在救援项目设计,灾难预测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新的技术。

红十字会及红新月会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皮埃尔.多布斯在致辞中指出,在这两天的会议当中,来自各地红十字及红新月会的领导专家分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和见解,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道主义援助一方面是国际化的,一方面也是本地化的,本地化的援助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既要有国际协作的视角和维度,有国际层面、国家层面的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还要有对本地受影响人群的高效帮助和保护。另外,我们不能忽视企业界对于人道主义工作的重要作用,他们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人道主义援助的重要支持来源,包括物资、资金等,很多企业也非常有社会责任感,我们应当让企业界能够更多的参与进来的。最后,他表示,我们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入一些人道主义援助的元素,“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关于发展,同样也是一个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倡议。

 

 

会议现场

 

本次“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中国大连国际论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继2016年9月“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后行动•中国德宏国际研讨会”后主办的又一大型人道主义国际论坛,它的成功举办将有利于集聚国际资源,推动世界人道主义发展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互协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