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0年6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蓝迪国际智库主办的《新科技与“一带一路”建设研讨会之超算产业发展》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了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已形成的科研成果,包括超级计算、5G技术、高端芯片设计、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企业进行评估、研讨、交流,并探索这些新技术进入智慧城市、军民融合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可能性,以促进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成果惠及人民、惠及全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新技术的兴起和逐步落地,给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一波创新潮,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掀开了帷幕,也为新型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实践提供重要的机遇。目前,作为国家重大部署,新基建正在引领智能新时代,以超级计算、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蓬勃发展,正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但是,过去两年来中美贸易战已经逐步演化成中美科技战。

在这场科技战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高端集成电路行业凸显出较大的短板。仅在以数据中心为主要市场的高端计算芯片领域,美国英伟达公司把持着高端GPU的核心架构技术和软件生态,占据绝对垄断地位。高端芯片领军企业美国英特尔公司近年来也大举投入高端计算芯片的开发,试图依托其中央处理器CPU的优势,攻占高端计算芯片的制高点。我国高端芯片设计工具、核心架构设计和制造等领域积累不足,较之海外差距明显,相关基础性技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成为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瓶颈。因此,加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控的高端计算芯片,已成为全球超级计算、集成电路发展竞争的新高地,也是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能够真正摆脱对美国的依赖的基础。特别是,随着中国超算技术的发展,美国逐渐加强对中国超算芯片的技术封锁,超算芯片完成国产化替代势在必行。

与会代表提出,超级计算机是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超强大脑”,在密集计算、海量数据处理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高端超级计算机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强大支撑,越来越多的科研创新和应用问题解决离不开海量数据、高速计算,超级计算机成为了诸多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我国超算产业需要借鉴全球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既要坚持拥有独立自主的技术储备,也要主动和国际主流技术和标准进行接轨,以最大化善用前人丰富的技术积累。为了加快我国超算产业的发展进程,对于严重缺失的技术短板也应该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弥齐产业链,从而确保中国超算行业中硬件和软件能够平衡地长效可持续发展,切实起到引领科技进步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

为进一步促进超算产业的发展、承担国家相关战略任务,目前,上海已经将集成电路确定为重要的产业方向,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基地,大力支持相关产业研究,同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扶持等为抓手,积极帮扶支持相关创新企业发展,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培育重大科技创新示范项目、打造新兴产业头部企业奠定坚实基础。例如,未来的世界是数字化的,支撑海量数据处理的核心力量是高端通用计算大芯片GPGPU,而该领域在全球只有英伟达和AMD两家美国设计公司,为彻底摆脱对海外厂商的技术依赖,逐步实现国产芯片的性能超越和完全替代进口,在上海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上海天数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集合了百余名技术专家,以中国工程师为核心力量,针对高端通用GPU芯片进行卡脖子技术攻坚,力求实现我国从0到1的突破,目前已经完成7纳米大芯片GPGPU的全部设计工作,并已于今年5月份正式开始流片。在业界顶尖专家来看,这款芯片代表了世界一流的水平。将实现我国真正意义上技术突破。

最后,与会专家认为,数据是重要的资源要素,超算本身是国家强盛的象征,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在于算力的快慢和能力,而算力的基础和保障就在于超算芯片的发展,针对我国目前的技术差距及中美关系发展背景,需要国家将高端芯片列为重点规划内容,予以大力扶助和支持。基础科学人才更是关键,需要加快基础科研和人才培养,有效应对国外对人才资源的约束限制,避免我国相关领域人才出现断档、断崖的危险。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为每年新增30万,但目前国内每年只能培养4万人左右,需要创新多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等教学培养模式,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建立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真正保证我国在高科技产业和对外开放上的市场优势和国际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