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提出了“一带一路”加“一洲”的战略构想,他认为非洲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一洲”战略将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造血”机制,同时有利于中国自身。

       五年来,“一带一路”已经从中国倡议变成了国际共识,充分突显时代性与先进性,非洲国家高度认同“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理念,积极推动各项创新,努力补足基础短板。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成为中非合作的纽带,更让非洲50多个国家朝着世纪使命和共同梦想迈进。迄今共计37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铁路、公路、桥梁、机场、港口和工业园项目在非洲落地生根。

      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及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主要体现在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中非之间也不例外,外交部长王毅表示,在中国和世界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非洲国家不能缺席,而且能够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和非洲国家一定能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成为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

      政策沟通方面,除了与非洲37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备忘录外,还有中非合作论坛从2000年至今已成功举行7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每3年举行一届,部长级会议召开前一年举行一次高官会议,为部长级会议做准备。由此可见,中非合作论坛的规模在国际上是绝无仅有的,足以表明我国对发展中非关系的高度的重视。“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向世界提出的重要合作设想,不仅给中非企业合作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以促进中国企业赴非投资,从而更有效地融入非洲工业化进程。

       设施联通方面,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亦重要一环。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设施不完善,还有人各国交通制定的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访问非洲的时候提出,中国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对非合作的重要位置,帮助非洲打造互联互通的公路网、铁路网和航空网络,及工业化建设。中方愿为此提供金融、人员、技术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至今为止,中国的企业在非洲已经覆盖了53个国家和6个地区,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于非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非洲经济发展带来充足动力与新机遇。

       贸易畅通方面,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时代大潮下,我国通过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打开了对外开放发展的新空间,绘就了与世界互利共赢发展的新蓝图。从2009年开始中国就是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额远超美国。去年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为非洲国家产品进入中国、也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搭建国际化平台。从经济合作园区、自贸区建设到博览会的举办,“一带一路”平台的打造为提升各国经贸合作水平、促进贸易便利化与自由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金融通方面,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之一,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资金融通,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了稳定的融资环境,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链创造,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也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非洲目前有8国把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货币之一,非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中最缺乏的货币和投融资能力,都需要通过人民币进行巨大的补充。资金融通,其实就是在“一带一路”地区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率,使人民币成为“一带一路”地区更加倚重和使用率更广的货币,使用人民币来计价、支付、清算乃至储备,从而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融资及贸易更加便利和稳定,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及市场的一体化。

      民心相通方面,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智库在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方面的独特作用得到彰显。比如中国非洲研究院的设立,将汇聚中非学术智库资源,是深化中非人文交流的重要举措,将增进中非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非关系发展贡献更大力量。非洲人民有着独特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特别是要从非洲精英群体入手,坚持多角度、多渠道、多角色、多主体,这是打通民心的关键。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要找准双方的共同话语,如“脱贫”“共同富裕”“绿色发展”和“能力建设”等,这是事关中非关系稳定发展的长期性和根本性的工作。

 

互动部分

赵主任:中国在非洲会对全球的总体布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中国企业在非洲地区投资的建议

贺文萍:

中国在非洲会对全球的总体布局产生的影响

“一带一路”在非洲的建设与发展,不管是外交,还是经贸合作,都对美国、欧洲在政治与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此外,中国在多边关系、地区及全球事务上与非洲各国形成战略合作,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打造“去美国化”的地区及全球秩序。

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依然坚定地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为全球各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的正能量,充分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

中国企业在非洲地区投资的建议

一、加大投资额度及集中程度;针对我国在非洲投资总额中占比例较少问题,我国企业要尽可能加大投资额度,提高我国企业在非洲经济占据的比重,以提升我国企业在与其他投产国家竞争非洲市场的竞争力。加大对于非洲紧缺资源的投资,能开辟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后期更能实现专项资源的市场垄断,推动今后企业的发展。

二、找好投资点,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我国在对非洲相关产业进行投资时,要根据地理位置、市场范围、科技等条件合理选择投资点,在已建成的产业园区进行相关产业的投资能为投资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技术支持。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投资企业的权益;中国在和非洲的投资的过程中,要确保我国投资企业的权益,对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出现的权益问题,采取相关的保障措施,在贸易合作协议中,增加对于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为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有效权益维护提供法律和行动援助。


赵主任:在蓝迪平台企业里,参与“一带一路”非洲建设的企业非常多,在非洲基础建设都做了突出贡献,他们分别是广东合力建造集团董事长是王育武,在非洲国家推广及装配式建筑实施。晶科电力,晶科能源的光伏产品几乎涵盖“一带一路”所有相关国家,并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光伏新能源“中国名片”。阳光集团在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设阿达玛工业园。中阳集团先后在非洲参与了赞比亚、吉布提、埃塞俄比亚等国的投资项目建设。华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建设了国际鞋城成,为全球领先的女鞋生产制造商。


张华荣: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中国经济,过去几年,一直在发展与改革,中国企业走向非洲,走向“一带一路”是一条必经之路。非洲目前营商环境稳步提升,政策条件利好多多,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中国企业去非洲发展可以说是民心所向,更是大势所趋。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充满活力的一部分,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关注非洲、了解非洲、走进非洲、扎根非洲、融入非洲,中非命运共同体一定会更具生机活力!谢谢各位蓝迪的群友,感谢你们对华坚的支持!习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中国产业供给侧改革、中美贸易等种种环境因素都给我们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带来了机遇,期望可以和更多的群友一起共同讨论“一带一路”非洲的发展。


王育武:这几年,我对非洲进行了很认真的研究,感觉到现在非洲整体转向中国。同时,中国企业及企业家要更加深入地理解非洲国家、人民、政体、政要。这样才能越来越好。华坚集团做了非常好的榜样。从各方面分析,我认为刚果金是一个战略要地。目前新政府全面开展工作,8000多万人口的国家,无限的矿业支撑,渴望发展的各党派和人民。我简单总结刚果金现在的情况。现在的刚果金,新政府刚刚搭建完毕,这一届政府是各方面都比较协调共识达成的,执政的结果。所以刚果金,在未来的这个应该是和平发展的时期,这个国家幅员辽阔,23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矿产丰富的国土之上,文化、经济到各方面,都能够对接中国的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在政府交接的期间,新政府和我们达成协议,目前国家将拿出六百亿美金的基础设施项目,都用矿业资源来支撑做融资建设的。现任总统是一心一意要发展经济。所以刚果金目前应该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将跟新任总统做一个比较深入的交流,国家发展有什么需要,我们能做什么。另外,刚果金,现在刚果金比我们落后了30年,从环保、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是百业待兴。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讲,只要用心帮助刚果金共同发展,中国企业是有很多机会走出去的。特别是环保啊,农业啊,矿业啊,基础设施建设各方面都需要。刚果金目前的现状,很以依靠建设公路交通网络进行发展,需要机场建设支持。总体来说,刚果金目前从政治发展形势到这个经济基础,是有利于中国企业投资发展的。


文清:感谢赵主任,文萍教授、张华荣董事长与王育武董事长的参与的积极讨论,感谢所有的蓝迪的家人们。今天蓝迪讲座第1期已接近尾声,这一期的蓝迪讲座是非常有成果的,贺文萍教授,通过总结“一带一路”五设施相通,详细介绍在非洲的发展现状,让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了我们中非合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文清认为民心相通尤为重要,也是我们在中非软实力的重要提升,张华荣董事长提到,在非洲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基于对非洲的地方的文化民俗与政府的密切战略合作。王育武董事长也带来了刚果金新政府接班的最新消息,现在中非合作,是一个历史性的一个发展机遇,我相信蓝迪平台将会凝聚更多重要的力量,像中阳集团、中电科还有广东合力等等,这些企业,他们也会把在参与“一带一路”非洲建设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蓝迪所有的企业家们能够共同关注,关注中非合作的发展,也可以把我们在未来发展的需求与蓝迪秘书处进一步的沟通,我们也将会进一步的做好合作工作。


张华荣:中国企业国际化,非洲是一块最好的处女地,但这是一条坎坷而光明的道路,所有中国企业家走出去必须要有恒心、有真心。首先要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企业管理体制着手,同时还要尊重全球市场经济规律。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很多外资企业走进中国实际国际化,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当我们在走出去加强企业自身国际化水平的同时,帮助当地国家共同实现国际化,始终秉持习总书记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原则:共商经济和谐发展新模式、共建工业文明科技新平台、共享合作经济效益新成果;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愿与大家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