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刘梦雅)7月24日至25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现代化保定”高级咨询会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叶振宇说,保定建设成为京津冀区域性中心城市,有五个定位——文化名城、山水之城、大学之城、制造之城、创新之城。

叶振宇表示,保定“十四五”需要聚焦六大驱动力:协同驱动、内需驱动、开放驱动、创新驱动、新工业化驱动、新城镇化驱动。

叶振宇指出,保定处于一个转型关键时期,转型可能需要各个方面,包括产业转型、数字转型、空间转型、绿色转型和社会转型。保定不一定要将主城区做大,建议将现有的五个城区配上一些功能型的新城,进而形成“多点一城”新棋局。

叶振宇指出,保定“十四五”规划要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如,当前保定优质要素聚集能力不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机遇挖掘不够,在与雄安新区对接方面顶层设计和相关政策不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不高;营商环境进步相对较慢。

保定市“十四五”面临的环境变化主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叶振宇指出,保定同时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的压力较大,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以及地区之间的激烈竞争。

叶振宇认为,保定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的任务包括:

在创新方面,建设环京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沿着京保石发展轴建设科技创新走廊,同时建设一些创新的载体,即“创新海绵体”。

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保定市要调优结构,做强支柱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未来产业。

在制造业方面,他提出了3+3+N+1,第一个“3”表示保定三个硬核产业,基础比较好或者潜力比较大的产业,包括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三个硬核产业做起来,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第二个“3”表示保定市三个优势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N”表示一批传统优势产业集群。“1”表示新技术携手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产业融合,制造业跟服务业的融合。

在服务业方面,叶振宇认为有三个服务业的基础比较好:商贸物流、养老服务、休闲文化旅游。有三个属于补短板的:社区服务、金融服务、文化体育。还有三个应是保定“十四五”重点培育领域: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软件信息服务业。

农业方面,叶振宇认为要着力促进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如: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

叶振宇指出,从保定区域发展格局来看,应建设“一心一廊,一区一带”。“一心”:就是中心城区,要扩容提质。保定要规划建设一个CBD,把优秀民营企业总部留在保定、扎根保定。“一廊”:就是打造京保科技创新走廊。“一区”是指保南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区。“一带”是指沿太行山西部发展带。这几个板块要实现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除此之外,保定市“十四五”要在扩权强县的基础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对于保定市未来的发展规划,叶振宇还提出了以下建议:

生态环境方面,需要做好两篇“文章“,一是思考如何从地下到空中实施生态环境立体治理,二是研究如何引入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基础设施方面,要重点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质量等级提升,不遗余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事业方面,要修复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繁荣古城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和软实力。

民生社会事业方面,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建议建设一个面向京津冀区域需求的具有国家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基地;同时通过托管、建分校分院、互联网+等途径承接北京优质教育医疗资源。

社会治理方面,深入推进“善治保定”建设,守好首都政治“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