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至31日,博鳌亚洲论坛在绿色发展领域打造的国际交流平台“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城市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大会”在成都举行。
在大会新能源促进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龙永图从国内及国际层面,分享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发展新能源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指出中国发展新能源的三大逻辑,并回应国际热点。
龙永图,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
新能源产能是否过剩?应由全球需求决定
欧盟委员会在去年10月宣布对原产自中国的进口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路透社5月29日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欧盟将推迟决定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直到6月9日欧洲议会选举结束之后。
在圆桌对话现场,龙永图回应了中国新能源“出海”的话题。
“国际合作总体来讲是不错的,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杂音。比如针对中国在电动汽车、光伏产业,风电出现的一些新突破,一些西方国家感到有一些‘振动’。”龙永图认为,西方国家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到欧洲,认为中国产能过剩,由此引发的振动是“很自然的”。
但是,市场经济即需求推动的经济。产能是否过剩应由需求决定。龙永图认为,从需求端来说,全球对新能源的需求是很大的。
逻辑一:发展新能源是解决中国安全的最关键一步
龙永图指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空气、水质量等有了更高的追求,不断扩大对清洁能源的应用,能够解决依赖化石燃料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满足老百姓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随着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在西部地区的广泛布局,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有了一个重要抓手。这些正是高质量发展所要求的。
龙永图还谈到,从国际市场角度来看,过去中国能源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一类的化石能源,且70%的石油都需要依靠进口。而受大国操纵、地缘冲突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能源市场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发展新能源是中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关键一步。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员工在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现场吊装氢气压缩机。
2024年首两个月,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持续提速,电源结构加速向多元化、绿色化转变,风电、光伏发电成为我国新增装机的绝对主体。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2月底,我国煤电装机占比已降至39.3%。在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下,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已经达到16.2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
“这说明我国正在迅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也是摆脱对于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这就从根本上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这是我们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基础。”龙永图说道。
逻辑二:发展新能源有助于促进民生和公平
龙永图表示,在民生方面,要看一个国家的发展能不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满足他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改革开放让中国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更加追求生活质量、清洁的空气和水以及优美的环境。而发展新能源,正是能够改善环境,满足老百姓对于蓝天白云清洁水的要求。
所谓公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之后,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是不是缩小了,而发展新能源,可以成为地区发展和缩小差距的重要抓手。例如我国西部地区,拥有非常广阔的土地和可再生能源,如今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产业结构呈现全新面貌。
在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电场区域,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安装完成。6月28日摄
逻辑三:发展新能源关乎中国的国际形象
龙永图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已向全球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而“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新能源产业。
国务院日前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方面,部署了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等10方面行动27项任务。
其中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
绿意盎然的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生产现场。
龙永图相信,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有希望提前完成“双碳”目标,在国际社会显示中国的大国担当。
他同时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正在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对外开放,新能源合作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所谓价值观、意识形态为借口,遏制与中国的合作,但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是全球共识,西方政客再无反对的理由。”龙永图建议,中国的新能源企业,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要抓紧这一机会,大力发展对外绿色能源合作,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