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日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开放战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应继续扩大制度型开放,以制度型开放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倒逼市场化改革。以更大的政策力度与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形成吸引外资的更优环境。同时,依靠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突破建设金融强国。以下是相关内容概述:

1. 新环境、新挑战、新机遇

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格局正在出现新的结构性冲突与对抗,风险与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关键当口”

此外,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全面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将对全球秩序带来重大影响。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开放战略的选择至关重要。中国应推动市场更大程度开放,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未来5到10年,如果我国通过服务业市场开放,推动自身走向新型消费大国,将改变“生产-消费-能源”的传统世界格局,为全球提供巨大的市场,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动力。

面对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扮演什么角色,同样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获得更多国家支持,重在提供有效的国际公共产品。这就需要研究,我国可以提供哪些国际公共产品,如何推进开放、包容、普惠的经济全球化,如何进一步做实三大全球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

2.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或突破口

统筹发展与安全,是适应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趋势的中国的战略选择。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重在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从开放布局看,我认为,关键在于实现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突破作为亚太地区的合作中心和核心单元,东盟是世界主要大国战略布局亚太的关键支点。同时,作为劳动力丰富、发展空间巨大的经济体,东盟预计将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东盟在区域安全格局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未来3到5年是中国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的战略窗口期。向东盟单边开放,是世界秩序变化下中国向亚太区域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将增强中国市场在区域分工协作中的特殊作用,并由此构建起“中国研发+东盟组装+中国市场”“东盟资源+中国智造+中国市场”等产业链价值链,由此强化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

从开放举措看,要共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大市场。从实践看,RCEP将成为推动区域自由贸易的重要平台。开放包容是RCEP的最大优势,也将使RCEP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未来RCEP很可能成为一个跨区域的自由贸易组织。

眼下,关键在于提升RCEP规则的利用率。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RCEP规则利用率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企业出口规则利用率为3.56%;进口规则利用率为1.03%;2023年分别上升至4.21%和1.46%。此外,东盟国家对RCEP规则利用率普遍偏低,与日韩企业规则利用率相比还有巨大空间。

从开放任务看,要继续扩大制度型开放此,要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对接,以制度型开放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以制度型开放倒逼市场化改革,形成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主动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中,完善优化国内规则和制度体系。

3. 如何更好吸引和利用外资

当前,应针对外资关切,以更大的政策力度与更高水平的开放力度,促进形成吸引外资的更优环境。

一是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发挥其在吸引服务领域投资的重要作用今年年初,我国发布了《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将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提升到更高水平。目前,需要尽快全面落实两张负面清单,并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发挥其在吸引服务领域投资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更加精简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二是大幅度降低投资准入后市场准入门槛。比如,对负面清单外投资实行“准入即准营”。清单外其他领域对内外资全面开放,经营主体在持有营业执照的前提下可自由经营清单外的任何业务。系统梳理准入后行政审批事项,形成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并与负面清单形成有效衔接。

三是切实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明确除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外,各级政府不得制定差异化的准入程序,确保内外资企业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营、要素获取、标准制定、优惠政策、政府采购中的平等对待。

4. 金融开放与海南自贸港

金融强国建设有赖于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突破。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实际需求看,应尽快实现跨境资金流动的自由便利,这既是自由贸易港的基本要求,也是内外资企业的核心诉求。

在我看来,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开放,比较可行的举措是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香港金融合作

例如,建立双港金融服务对接机制。实行总部企业金融项下的“海南承接+香港服务”,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总部企业”跨境资金进出及交易结算的自由便利;支持香港国际金融服务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现代服务业融合,合作发展医疗金融、旅游金融、离岸金融等;争取中央支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更加精简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支持香港金融服务机构以跨境提供等方式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条件成熟时实行双港金融“单一通行证制度”,实现一地认可,双港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