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结直肠癌已成为中国第二高发肿瘤,大多数患者发现即晚期,生存率低。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新发病例数达51.71万,死亡人数为24万。结直肠癌是为数不多可以通过早期筛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为什么仍有许多人错过“黄金筛查期”?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结直肠癌筛查的推荐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和粪便基因检测等多种方式。结肠镜检查是筛查“金标准”,能直接观察并切除息肉和癌前病变,但具有侵入性,且准备流程复杂,导致患者依从性不佳。此外,肠镜需要专业的技术、设备和医生,主要作为高风险人群的确诊方法,难以在医疗资源有限的地区广泛应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曲波教授指出:“以往我们缺乏便捷的筛查方法,这是提高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率的主要挑战和障碍。肠镜作为主要的检测手段,属于有创检查,许多人由于担心喝泻药的不适、侵入的检查过程而不愿接受筛查。”
为更好地应对结直肠癌防控挑战,华大基因发布了《2024年中国结直肠癌认知现状报告》,调查5326名受访者,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龄分布在35至75岁之间,性别比例接近1:1。
该报告主要基于中国内地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同步发布的全球调查报告(Global State of Colorectal Cancer Awareness Report)数据,全面了解公众的认知程度、筛查态度及参与行为,以期为未来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该调查仅针对结直肠癌及筛查相关认知水平进行匿名调研,确保受访者隐私安全。
报告指出,尽管受访者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关于结直肠癌信息,对结直肠癌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普遍的认知,但在全面理解疾病风险因素方面,公众认知仍存在显著不足。
网络和当地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是受访者获取结直肠癌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近一半的受访者通过国家或医疗行业专业网站(48.46%)、视频网站或App(48.31%)、综合新闻网站或App(47.11%)以或者当地推广的结直肠癌筛查项目(42.32%)获取结直肠癌相关信息。此外,全球版《报告》进一步指出,在中国,通过当地筛查项目获取信息的受访者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6%。这一数据强调了当地筛查项目在提高中国公众对结直肠癌认知中的关键作用。
仍有44.09%受访者认为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来评估自己的结直肠癌风险,而22.72%的受访者则觉得信息繁杂,需要筛选最相关的信息。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相关信息的了解和认知,同时针对不同受众提供恰当的信息筛选和梳理,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筛查和预防效果。
报告发现,早期筛查和诊断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但定期筛查的意识仍需加强。
大部分受访者认识到,早期进行筛查和诊断对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67.35%受访者知晓结直肠癌能通过早期筛查被发现,88.15%的受访者认识到早期筛查对提高生存机会的重要性。
过去1年内,做过结直肠癌筛查的受访者比例为20.45%,而在更长的时间阶段内进行筛查的比例逐渐减少,反映了公众对于定期筛查的认识有待加强。1-2年前、2-3年前和3-5前年做过结直肠癌筛查的比例分别为22.31%、14.85%和6.8%。
报告还认为,对肠镜检查过程的恐惧和筛查费用的顾虑,是阻碍公众将结直肠癌筛查的积极态度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主要原因。
绝大多数受访者对结直肠癌筛查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有意愿接受筛查以发现癌前病变并进行干预。在认识到通过结直肠癌筛查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并且多数可以通过干预阻断癌变进程后,93.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未来1年内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尽管受访者整体早筛意愿强烈,但却存在多重顾虑妨碍受访者将意向转化为实际行动。超半数受访者(56.14%)表示对肠镜检查过程的恐惧是主要障碍之一,其次(47.26%)是结直肠癌筛查的费用太高。
报告最后建议,为提高公众的筛查参与度,不仅需针对疾病风险因素和筛查的重要性加强教育,还需优化筛查流程,以及推广新型、便捷、非侵入性的筛查技术。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期望能显著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筛查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结直肠癌防控目标,从而提升大众健康福祉,减轻对公共医疗的负担。